贵州装配式建筑为您解析:装配式建筑,到底贵在哪儿?
在高新技术更新迭代迅如汽车转轮一般的时代,任何技术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风靡,都需要经过一个惨烈的竞争过程。像近几年备受关注,被人戏称为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的装配式建筑,目前也正处在这种必须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利益。
那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最“费钱”的成本是什么?
技术不成熟,生产规模较小,不能形成装配式建筑的规模经济
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建造工艺,装配式分毫不能差的“变态”技术要求注定了它从生产到组装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如预制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现浇对比,按照预制率不同,每平方米的单价可能会增加100元—200元不等,这些数字在诸如北京、上海、深圳等这样的大城市建房成本中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这些建筑成本的增加就是开发商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为什么装配式建筑在大城市中较为常见,而中小城市却鲜少涉猎的原因。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这种成本上的劣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项目规模较小引起的,如生产预制混凝土构件时,模具成本就是很大的一块,工程量越小,均摊到每个构建中的成本就会越高。所以对于想要在装配式建筑领域有所作为的企业来说,只有当工程量达到一定规模、企业有规范科学有序的管理、有一支比较娴熟的职工队伍后,才能够完全降低成本。
人才欠缺,只懂传统建造技术的断代农民工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关于装配式建筑人才短缺的问题,小镇中国在12月12日《装配式建筑成主流,建筑工人该咋办?》一文中曾做过专门的解读,文中提到: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建筑工人最重要的工作,也由曾经的泥工、木工、水电工等转为现场操作的定位、就位、安装等环节。而行业目前的现状是:从业者中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所需后备人才在高校培养中仍是空白,就连一向在技术培养上独占鳌头的蓝翔技校都没有开设相关的培训班次。
所以装配式建筑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况让它的发展十分尴尬,但这对于企业来说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因为一旦拥有了一个专业团队,那就相当于手中捏了一道必胜的“王炸”。
那企业如何获取一个自己的“王炸”团队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长期培养,如可以尝试和高校联合办学,根据工作需要定向培养人才,形成后备人才库,为企业源源不断的提供项目实践过程中的各类人才;二是短期迅速提升,如不断提升现有团队的技术含量,迅速匹配市场急需。
运输半径决定了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不可能短期内降低
在关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解析文章中,鲜少能够见到运输半径这个“生僻词”,它首次出现是在由中国房地产报社于近期举办的装配式建筑发展高端论坛上,由中国建筑业协会会长、住建部原总工程师王铁宏提出来的,他说:装配式建筑是有运输半径的,PC的运输半径大概300吨,钢构大概500-800吨,如果一个企业想要发展装配式就要抓住运输半径这个机遇,抓住地域,这个城市还没有这种装配式,我们就发展这种装配式,迅速抢占市场,让别人打不进来。
所以说运输半径虽然是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契机,但一方面来说也是目前制约发展、造成成本较高的因素之一,而这种困难解决起来颇为困难,只有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突破了运输半径的限制,问题才能得以完美解决。
贵州装配式建筑发现:总体来说,虽然装配式建筑目前的运用范围还不够广泛,但相信假以时日,装配式建筑一定会成为建筑行业的宠儿和顶梁柱。